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数字经济正成为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能,2016年全球发达国家(美、日、德、英)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50%左右,美国数字经济规模排在全球首位,已超10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58%。而我国2016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0.3%,仍显著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全球其他主要国家。
而从增速上看,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8.9%,分别比美国(6.1%)、日本(17.0%)和英国(11.5%)高出12.8、1.9、7.4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新阶段的大背景下,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国家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比普遍超过70%,少数国家接近90%。2016年中国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77.2%,增速达25.7%,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达88.2%,增速与贡献率均创近五年新高。
中国数字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大国的地位,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上。
《报告》还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省域差异,全国各省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6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均在10000亿元以上;第二梯队包括福建、湖北、河北、天津4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在6000亿元至10000亿元之间;第三梯队包括陕西、吉林、广西、黑龙江、贵州、内蒙古、山西、新疆8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在2000亿元至6000亿元之间;第四梯队包括甘肃、宁夏、青海3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
同时,我国面向制造业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就绪率为5.6%,比2014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石化、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8%、18.3%。装备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9.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人才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全国数字人才分布最多的十大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西安。约50%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ICT基础产业,传统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金融和消费品三大行业。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不到5%,数字人才结构性问题突出。
《报告》还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向智能化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向高速率、万物互联、智能化升级,5G将在2020年前商用,智能网络将在2025年初具规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500亿台设备连接。平台基础设施逐渐成型并向云与边缘计算融合化以及感知智能化方向发展,边缘计算成为平台基础设施的新战场。传统物理基础设施逐渐向数字化转变,当前年新增1500万台机器中,只有10%实现网络连接,基础设施升级空间巨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由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信、埃森哲、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滴滴出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共同承担完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