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蛮有意思。
长江流经此处,不再是往东,而是折向北,拐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然后继续往东。
1949年前,安徽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经济结构以轻工业及手工业为主,小商小贩与社会闲杂人等是这座古城的有生力量。当地人讲话方言很重,动辄自称“老子”,滋事好斗的人较多。
“文革”中,芜湖曾有长时间的激烈武斗。据统计,从1966年至1975年,伤亡10人或以上的武斗事件有57227件,其中伤亡100人或以上的武斗事件有9790件;地方驻军奉命介入的事件有2355件;申报、报案亲属失踪的有227 300多人。
芜湖的武斗之火蔓延至安徽各地,一度失控,后来中央调来南京军区的6408部队(即原12军)进行管制,其中130师开赴芜湖。在解放军的介入下,武斗才逐渐平息。12军的军长李德生受到中央通报表扬,后上调为总政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
芜湖武斗开始时,项立刚还是个孩子,他出生于1963年;当武斗如火如荼时,他正值少年,不知道火爆的情景是否影响了他的“三观”;当武斗中最后一把三角刮刀被收缴时,他已经16岁了,正常年纪是该上高中了。
但项立刚是中专毕业。个人履历显示,1983年他毕业于安徽省商业学校商业会计专业,分配到芜湖市食品公司担任会计。
在那个年代,中专生也非常吃香,一旦考上,就意味着吃“商品粮”,是有身份的人了,估计他心中所谓“上等人”的概念始于此吧。
不知道,1983年的项立刚是否拥有电视,以及是否看过1978年就已开播的《新闻联播》。
他在食品公司上班,肯定应该知道,对照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物质大匮乏,1980年代的食品之所以还算丰富,全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赐,农民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伟大的创举来自280公里之外的凤阳县小岗村,几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甘冒掉脑袋风险,决定把集体农田分了,各家单干,这才干出了改革的新天地。
这些农民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谈去看《新闻联播》了,在青年项立刚的眼中,他们是实打实的“下等人”,但是,“下等人”改变了历史,造福了千万万个项立刚这样的“上等人”。
2
要做“上等人”的项立刚是不甘心在一个内地小城的小厂做一名小会计的。他要飞得更高。
哪里才是“上等人”聚集之地?
北京。
项立刚要去北京。他打算考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在淳朴的国人心中,考上人大就能当大干部呢。
刘强东当年高考成绩能上清华大学,但报考了人大,他觉得人大是“中国官员的摇篮”,毕业后可以从政当个县长。
刘强东的老家江苏宿迁与安徽芜湖还不到400公里,大家“出人头地”的心思是相通的。
1990年,项立刚进京,成为人大中文系研究生,专业是文艺学。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网上有文章说,入校后,项立刚狂追女生,鉴于是私德且不可考,此处不做展开。
但据项立刚后来的自述,他刚开学时,就对一个大一女孩心生好感,她就是来自陕西的18岁姑娘原晓娟。他们后来结婚了。
沉浸在恋爱之中的项立刚估计是没时间看《新闻联播》,而且199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宿舍也没有电视。
倒是远在江苏的一个村子,有个老农民却对《新闻联播》上心了,他就是华西村村长吴仁宝。
199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吴仁宝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报道,久经沧桑的他判断出,全国局面将为之一振,经济要大发展,他次日召集村干部,动员网罗一切资金,去囤积原材料,甚至不惜借债2000万元,跟一个疯子一般,但他赌对了,“华西村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
就因为吴仁宝看《新闻联播》,华西村赚了近1亿元。吴仁宝和华西村后来走上神坛,成为“人上人”及“村上村”。
1993年,项立刚毕业后进入人民邮电出版社任图书编辑,4年后推动创办中国电脑学习杂志《学电脑》,是中国最早一批IT记者/编辑。
项立刚的百度百科显示:1997年前后,他广泛研究IT业和互联网业的发展,曾经撰写大量行业研究文章,具有广泛影响,并因此获得《北京青年报》授予的“燕京大写手”称号。
“燕京大写手”,这个称呼听起来就跟“江南七怪”似的,乍听很威风,实则不经打。
中国最早的一批IT记者,现在基本都“洗脚上岸”了,或是大公司高管,或是自办公司已上市,或是做投资人了。
最典型的就是李学凌,差不多是同期出道,后跻身于京城四大IT名记之列,与雷军、丁磊等大佬相交于微时,后来去网易做总编辑,再后来转型创业,雷军是投资人,没几年,公司上市了。
项立刚却反复折腾,1999年,创办了综合性行业媒体《通信世界》,后淹没于无声无息中。
要不是2007年,其妻原晓娟患癌症后,在博客记载生命最后历程,项立刚是不会有多少知名度的,他也在博客上撰文,深情追忆与爱妻的昔日点滴。
原晓娟的网名是“鼠尾草”。曾是时尚集团员工,得病后,被解除劳务合同。她去世后,项立刚与《时尚》杂志打官司,最后获得赔偿,建立了“原晓娟希望小学”。
也是那一年,项立刚创办“飞象网”。4年后,看到智能手机增长迅速,他又创办飞象科技,但最后资金链断裂,失败。
2014年,51岁的项立刚第四次创业,创办720健康科技。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年过半百的项立刚信命不由天。
3
在这个创业者满地行走的年代,生命不止,折腾不休,精神可嘉。
但要不是一条微博,项立刚是不会让更多人所知道,毕竟当年玩博客的那代人已经不是互联网的核心人群。
他说,不看《新闻联播》的人是“下等人”。
果然是少年时代,家乡惨烈械斗扭曲了他的“三观”,以至于认为赢者通吃,胜者为王。
他的本意是想表达,成功人士都看《新闻联播》,可他潜意识又认为,成功人士是上等人,反之则是下等人。
在中国要做大事,必须看《新闻联播》,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言论。这并不是说《新闻联播》有多牛逼,而是由中国特殊的政治舆情所决定。
《新闻联播》不是新闻的传播,而是政经大事件的预热、公示和解读,蕴藏了太多的细枝末节。
不仅仅是吴仁宝等心思缜密的政经群体,就连来华的外商,都密切关注《新闻联播》,进而琢磨背后的逻辑。
《新闻联播》只不过是一个集中展示的“喉舌”而已,还有诸多的具象。
“红色资本家”霍英东开始来大陆投资,胆战心惊,但他有自己的“小窍门”来规避风险,那就是一副裸女画。
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壁画群,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创作完成。其中,袁运生的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画面中出现了三位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尤为令人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