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的名单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连日来,广大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表达对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的肯定和敬意,并表示将以这些“明星”为榜样,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技之星”永远闪耀
王宗征
我个人一直对“歌星”“影星”之类的说法不怎么感兴趣。不过,对于“科技之星”却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
改革开放初期,我正在上高中,那时我国正迎来“科学的春天”,科学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度身处逆境,但陈景润奋力攀登数学研究高峰的事迹,经过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报道传播后,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之星”。向陈景润学习,学科学、用科学当时蔚然成风。
在这些科学家事迹的激励下,我努力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成为当年我所在的村子考取高等院校的第一个文科大学生。在当时,对于农家孩子来说,考上大学犹如鲤鱼跳龙门。一直以来,对知识和科学的向往,始终助推着我求学上进,立志成才。
那时,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此后,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伴随着读书热、自学热、考学热,在我国城乡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科技工作者高度重视,“当一名科学家”成为当时许多青少年的理想和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更多爱国为民的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建功立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党中央拟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中的袁隆平、王大珩、于敏、王选、孙家栋、南仁东、屠呦呦……这些“科技之星”辛勤工作、乐于奉献、不事声张、淡泊名利,他们是改革开放时代最可爱的群体之一,永远是闪耀在人们心中的明星。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
孔繁森是优秀干部代表
石志新
上世纪末,山东聊城曾出现了两个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一个是张海迪,一个是孔繁森。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赴藏。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2009年9月10日,孔繁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西藏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已经是县处级干部,如果从安逸生活的角度考虑,他完全可以找理由不报名,但他没有这样做。在西藏工作期间,他把“仁爱”的种子播撒于先后担任过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的地方,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付出了心血。
孔繁森两次援藏,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以此为政治资本向组织要“官”。没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没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孔繁森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优秀干部的代名词。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又把他列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100名人物之一,再次表明党和国家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充分肯定。
现实生活中,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明星。笔者认为,孔繁森应当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心中的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作者单位:威海海洋与渔业监察支队)
袁隆平是我们的榜样
王 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普通百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吃饭。忍饥挨饿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人民群众从饥饿到解决温饱,从温饱到小康,再从小康到吃出健康,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解决我国甚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于甘肃静宁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当时乡亲们徘徊在温饱边缘,我清晰地记得我家的粮食一年接不到下一年,总有那么几天父亲会去借粮或去集市赊面粉。后来,我读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袁隆平”在电影里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也让年少的我对未来充满憧憬。
袁隆平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他带着学生一起攻坚克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他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早已丰衣足食,但我一如既往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在近日公布的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中,袁隆平名列其中。作为一个农村娃,我亲身体验了从吃不饱到吃出健康的整个过程,袁隆平的贡献不言而喻,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者单位:甘肃静宁县委宣传部)
草根中走出的“明星”
周怀生
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铁路电气化领域的知识型工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次又入选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网六段班组技术员巨晓林成就了一个奇迹。他的成长历程,唱响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主旋律。
巨晓林为什么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理想,埋头苦干,把理想和突践结合起来,坚持一条道路走到底。巨晓林有自己的追求,就是要做一名土专家。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奋斗了几十年,有成就不骄傲,有困难咬牙克服,点点滴滴积累知识和技能,终于从一个农民工变成铁路电气化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成为草根中走出来的“明星”。从农民工到成为杰出贡献人物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别人不干的活,巨晓林干;别人干不了的活,他抢着干;别人弄不懂的技术活,他一定要弄个明白;不仅知其然,巨晓林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认为,要干就要干得最好。
一位农民工成功入选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说明党和国家对一线职工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需要高瞻远瞩的领袖人物,需要企业家、管理者、科技人员,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基层劳动者和实践者,巨晓林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当今,不少年轻人喜欢追星。改革开放40年最杰出贡献的100人应该成为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明星”,当代青年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作出贡献,让自己也成为受人追捧的新明星。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局原平工务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