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拨开谎言和骗局,我们重新复盘「元宇宙」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2-01-03 我要评论

过去这半年,你肯定看到了太多关于元宇宙的内容。 众声喧哗中,炒作者甚,唱衰者更甚,但带有建设性思维的乐观声音少。 在过去的几个月来,雷峰网抱着一颗赤子之心进入了元宇

过去这半年,你肯定看到了太多关于元宇宙的内容。

众声喧哗中,炒作者甚,唱衰者更甚,但带有建设性思维的乐观声音少。

在过去的几个月来,雷峰网抱着一颗赤子之心进入了元宇宙领域,从游戏引擎、UGC社区,到AI、NFT、脑机接口,通过大量的采访和研究,输出了“元宇宙·十日谈”十篇深度内容。

“元宇宙·十日谈”终篇后,我们也想将这段时间所获得的行业一线“真知灼见”分享给你。无论你是关注这一领域很久的从业者或投资人,还是仅仅对这个领域有些兴趣的“吃瓜群众”,相信下面的内容都会让你对元宇宙这个全新赛道获得全新的见解。

下面是有关元宇宙的六点核心认知:

1

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是什么?这是个很少有人知道答案的问题。

一方面,炒概念的投机者也更愿意让元宇宙变成一个众人皆可“蹭”的热点,好留下更大的炒作空间,这也变相造成了当下元宇宙赛道良莠不齐的现状。

一方面,元宇宙项目鲜有落地,也少有在相关问题上具有一锤定音说服力的意见领袖。不同行业的人也有如“鸡同鸭讲”,对元宇宙的认知不能趋同。

有人认为,元宇宙就是玩家在虚拟世界享受游戏,所以如LayaBox、白鹭科技、罗布乐思这样的企业在游戏与UGC工具、社区上苦下功夫;

2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而Soul则认为元宇宙就是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利用虚拟身份互动,所以他们致力于用虚拟身份、AI匹配社交等方式提高用户的虚拟社交体验;

有很多人则认为XR是元宇宙的必要因素,某大厂XR实验室的主任曾表示,元宇宙目前还接近科幻,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讲,不如讨论XR还更加落地;

脱胎于工业互联网概念,“工业元宇宙”概念也应运而生,主要利用远程操控、虚拟实境以及模拟孙作功能为工业生产赋能,国内AR厂商亮风台的联创唐荣兴也对雷锋网提到过WorkSpace的摄像,即利用AR设备打破工作中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赋能生产活动;

而微你社区的创始人马杰思则认为,元宇宙是人类信息传递的升级,从图文信息升级为多模态信息传递,通过元宇宙互联网来传递更多价值。

如是众说纷纭,谁说的才准确呢?

我们认为,元宇宙并非一种技术,也并非某一单个领域的进步。元宇宙是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游戏、社交、AI、区块链等技术将各司其职,起到各自独特的作用。它们中的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被单独称为元宇宙,但元宇宙又离不开它们的赋能。

我们构想,在元宇宙的生态中,大而全的数字世界将从本质改变人机交互的模式,多模态交互(比如视、听、触觉等等)将成为新的风潮,而人与虚拟世界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2

需求,永远是元宇宙的第一性

对于元宇宙来说,各种概念横飞,但并非所有的概念都能够存活下来。

我们曾经请教过不少从业者和投资人:什么样的元宇宙项目是靠谱的?而他们的答案总是相似:能够找准用户需求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在需求问题上,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实用的模型,以三个层次逐级递进,帮助厂商和投资人对项目的需求端进行分析:

1、项目针对的用户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吗?用户为这种需求的注册/付费意愿有多高?

2、这项需求是否能够被实现?现有的技术和产品能不能对本项目进行更高效/廉价的平替?

3、为了满足这项需求,厂商需要进行多大的投入?投入产出比如何?

对于企业和厂商来说,很多人都想讲好自己的故事。但能讲好用户故事的人,才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就比如,在龙光集团任云数字产品经理的颜文峰告诉雷峰网:元宇宙社交不能、也不会成为现实生活社交的平替,因为用户面对面社交的需求是刚性而不会被取代的。云天励飞的AI项目经理金攀则表示,因为更繁琐的操作和更分散的信息传递,在元宇宙里购物相比现有的电子购物操作系统,体验可能反而更差。

而某咨询机构的合伙人也持有着相似的观点:“元宇宙要把空间数字化,可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需求;要把人数字化,可我们也不一定同意,同时还有包含IP所有权、隐私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3

未来元宇宙产业将会有怎样的格局?

元宇宙的赛道上,小厂们早已打得火热,而诸如BAT这样的传统大厂,则还并未完全入局。

尽管字节斥资90天价收购XR厂商PICO、腾讯与Roblox达成战略合作、丁磊表示网易完全有能力在元宇宙赛道上快速领跑,但有知情人士称,这些大多都是些防御性的操作,即“先圈地,再跑马”。

在之前“元宇宙·十日谈”的文章中,我们讲过米聊的故事。大厂在项目选择上更倾向于能看到实际收益的项目;相反,概率低风险高的项目,即使投资不大也很难推动。

3

图|百度推出的元宇宙社交APP《希壤》,这也让百度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厂

除此以外,通过分析Meta(在几个月前还叫Facebook)在近半年来的改组历程,我们也发现在大厂里推动新业务需要积极地打破部门墙,从组织结构上先拥抱变化。

这段时间,扎克伯格先是从茫茫多的副总裁中将负责XR和元宇宙事务的安德鲁·博斯沃思提上CTO,赋予他能够统筹公司内部各部门的权力;后是改名Meta,一方面展示了公司转型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在各产品事业部之上增设总公司,让总公司能够进一步低成本地调动各部门资源,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

对大厂来说,风险偏好、组织臃肿和思维惯性都容易让他们出现“船大难掉头”的情况。能够利用自身灵活的组织结构,则成了小厂在这个赛道中能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商家“承诺”莫成谎言

    商家“承诺”莫成谎言

  • 河北宁夏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曝光 宁夏经信委谎报数据企图让环保背锅

    河北宁夏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曝光 宁夏经

  • 商务部发言人就中美贸易答记者问 希望中美之间能够拨开云雾

    商务部发言人就中美贸易答记者问 希望中美之间能

  • 团伙谎称提供高薪工作骗30余人67万余元

    团伙谎称提供高薪工作骗30余人67万余元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