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亲友购买了假的理财产品,请千万不要责怪他,因为金祥银瑞觉得连专业人士都能被骗,这样的骗子普通人根本驾驭不住。近日,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将建设银行咸宁分行告上了法庭。原来,2年前兴业银行用自有资金购买了建行咸宁分行的一款名为“乾元”的保本理财产品,期限24个月,金额10亿元,预期利率6.3%。最近,产品即将到期,兴业银行让建行兑付,结果建行回函称:改产品并不存在,也从未签署过改协议。
金祥银瑞认为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此前较多出现的银行飞单事件: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理财产品给消费者,声称保本保息。结果消费者相信其是银行工作人员,有银行兜底并认为是和银行签署合同,导致其签约和认知中不相同的合同。而往往在理财出事后,银行宣称此为员工个人行为,银行毫不知情,也拒绝兑付。这次建行的应对态度也是如此,看来“假理财”面前人人平等。
几天后,新闻又爆出美的的10亿理财资金也被骗。金祥银瑞发现在案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的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考察,而考察的地点是真实的银行,签署的合同也是与该银行行长进行的。只不过在公司内控日常核查时发现该事项存在风险,随后调查发现签约的行长是假的,而合同上的银行公章也是伪造的。在这个案件中,骗子的招数可谓高明,作案手法连贯,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当然,专业人士称,这次案件的成功其中有腐败、贪污的交易在其中作用,否则无法完成天衣无缝的骗局,骗过专业人士的眼睛。
既然连银行的理财产品都能够被骗子利用,那是不是就不安全,不能购买了呢?金祥银瑞告诉你,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甄别。2014年时,银监会就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39号文),规定银行在向个人客户发售理财产品时,需要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而客户可以通过“中国理财网”查询对应的产品信息。
【免责声明】文中涉及到的专家观点、策略或操作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买卖依据,建议投资者自主决策!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