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通过养殖鸽子富起来。 杨 冰摄
从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河南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搬迁到移民新村,我们一家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开办了修车厂,养殖肉鸽,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如今回想起6年前,我们数百位乡亲挥别故土、支持国家建设时,谁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过上今天这样好的日子。这两天,乡亲们聚在一起聊天,谈到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家都很激动:“党和政府总是惦记着我们搬迁移民呢!”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提前奔小康。现在的日子可真得劲儿,天天都像过大年!”一场连绵的秋雨洗靓了河南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整齐划一的小区房鳞次栉比,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生机勃勃……在位于移民新村前排的小院内,“鸽大王”李建军高兴地说:“十九大报告好多话,都说到了咱们的心坎上。不是有个网络词嘛,党的惠民政策真给力,我们大伙满满都是获得感。”
挥别故土,向着更好的生活
我的老家在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那里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常年山清水秀,四季鸟语花香。这个拥有300多户人家的宁静小村庄,偎依在峰峦高耸的南山脚下。小村庄前是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一眼望不到边。
道路是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走出大山,要翻过20多公里的“十八盘”,爬过提心吊胆的“阎王崖”,中途还得换乘小船,等赶到附近的集镇上,天都黑了。因为路不通,村里的山货卖不出去,村外的“洋货”运不进来;村里的姑娘盼着嫁到山外,山外的姑娘却不愿进村。因为路不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我儿子初中毕业后,转到县城上学,去上学的那天晚上,他激动得一夜未眠——那是他14年来第一次走出柴沟村,走出大山啊!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涉及我们县的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搬迁分两批实施,柴沟村是第二批移民搬迁村。
2011年6月25日,在滚滚的车尘中,我们全村786名乡亲,挥泪告别故乡,看着身后长长的车辙,我将眷恋珍藏到了心底……
翻南山,过丹江,颠簸了70多公里,车队到达了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此时的我没有想到,这里竟是开启我人生新的起点。
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位于淅川县渠首大道主干道及县香九厚工业园区附近,交通便捷,房屋为独栋小楼及单元房,颇有大城市住宅的感觉。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母亲佝偻的身姿舒展了许多,抚摸着园区栽种的观赏石榴,她独自呢喃道:“幸福真是来得太突然……”
几天后,新村分配的土地成功流转,我获得了每亩地每年500元收入,地还是自己种,每天多拿80元工资。此时,外地务工的儿子也带着修理技术回家了。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我们在附近的香花镇办起了修车厂,月收入3000多元。
幸福来敲门,好事一个接一个
“老李在吗?有个好事儿想跟你商量。”2012年5月份的一个早上,村党支部书记刘英文夹着一沓文件,兴冲冲地跑到了修车厂:“今年县里大力支持养殖业,我开完会带回了优惠政策,一起干养殖,不知道老哥有没有兴趣?”
财政扶持、品牌认证奖励、基地建设奖励……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我应接不暇。经过支书的一番讲解,我盘算了起来:“如今修车厂有儿子照顾,我农闲又无事可干,眼瞅着新村有地、交通方便、政府有好政策,不如发挥余热干上一把!”
家人同意后,村支书带着我和村里其他几个人辗转邓州、十堰、德州等地考察市场,一路艰辛但充实,似乎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几年,我人一步步走出大山,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我的思想也走出了大山,向着更好的生活进发……
村支书跟县移民局领导联系,拨给我们村1200万元产业发展经费,几个月后,62亩的养殖小区内,24个养殖大棚拔地而起。蓝色的塑钢棚顶、雪白的水泥墙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清新悦目。
如果说几次外出取经学习,得到的是发展养殖的“软件”,那么养殖小区的建成,则是发展养殖的“硬件”。2013年初,我这个资深“鸽盲”,拿出几年的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投资15万元,承包了一个大棚,配上标准化鸽舍,买进600对鸽子,从零开始养起了鸽子。
鸽子号称“空中黄金”,营养价值高,很受保健市场青睐。考察市场时,我积累了一些客户的信息,那段时间,订单足、来钱快。每当我走进鸽房,看着雪白的鸽子上下雀跃,听着鸽子的啄食声,就止不住欢喜。
幸福有时也会跟人开玩笑。
好景不长。2013年,禽流感爆发,我的鸽子销售也受到影响。那一年,我亏损了7万元。
前期的努力绝不能付诸东流!2013年冬天,儿子帮我买了电脑,我这个已近花甲之人从认识键盘开始,学上网、研究养鸽技术。
通过网络,我学到了更多养鸽技术,也联系到了更多客户。2014年,我的鸽子又俏销起来,鸽蛋最高卖到3.8元一个。
那一年,我还清了所有债务。儿子劝我安享天年,我却想静下心来养鸽子。于是,将修车厂完全交给儿子打理,还花30多万元给他买了客车,专跑县城到香花柴沟的线路。如今,儿子的事业红红火火,我的肉鸽存栏量也达到12000只。
分享幸福,才能化为真正的福气
不过,这时候看着身边许多一起出山移民的兄弟姊妹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我心里始终不是滋味。“养鸽子能让我富起来,当然也能让他们富起来!”带着这个念头,我又谋划着拉乡亲们入股办养鸽合作社。
刚开始,没几个乡亲真正愿意干,但在几个旧友的支持下,建军农民养鸽合作社终于成立,经过辛苦经营,产生了良好效益。当看到确实能挣钱时,乡亲们都纷纷入股。如今,我们聘请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现在每户年净收入都在10几万元以上。
收入提高后,大家干事儿更有劲了!近期,村里通了沼气,村民做饭不再掏钱,无公害蔬菜基地、养猪场、猕猴桃基地纷纷建立,务工、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多,村集体收入已达80万元,每年村民都有红包领。如今,新村人均收入已达万元以上,仅今年村里就多了20辆轿车……
现在,我真真切切感到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份幸福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得益于周围邻居、朋友的认可,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真脱贫、脱真贫。有了总书记“撑腰”,再加上我们自己使劲,未来的日子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杨振辉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