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对2016年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进行全面剖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报告》梳理部分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银行理财占大资管业比重达25%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29.05万亿元,占比为25.00%,在各类机构中占比最高;信托规模20.22万亿元,占比为17.40%;保险公司资产规模15.12万亿,占比为13.01%;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79万亿元,占比为44.58%。
2016年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长23.63%,较2015年末56.15%增速明显放缓。募集规模增速从2014年的接近160%降至2016年的不到10%,已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产品期限结构更趋合理。
在投资方向上,债券、存款及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仍为理财资金配置中最重要的方向,余额占比达73.52%,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3.76%,并以中高评级信用债为主。是顺应监管要求,有效把控风险,适合理财产品风险偏好的重要选择。
在商业银行响应监管要求,加强非标资产的管理背景下,2016年末银行理财非标资产投资占比为17.49%,非标资产占比呈持续下降态势。
在客户来源上,个人投资者仍是银行理财产品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机构客户理财业务发展较快,私人银行客户占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近80万亿元,占全部募集资金的比重接近50%。通过机构投资者募集近70万亿元,占比超过40%,其中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6万亿元;私人银行类理财产品余额超过2万亿元,占比不足7%。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低成本资金与理财产品之间具有较大的利差,同业存单规模不断增加,并且其成本在低位徘徊,成为推动同业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截至2016年末,同业存单余额超过2.8万亿元,年化平均利率保持在3.4%以下,年内一度在3.0%以下,这为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
《报告》指出,银行理财业务通过配置非标资产、债券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19.65万亿元,占比达到67.41%,较上年末增加3.77万亿元,同比增长23.75%。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降,从非标资产和债券的角度来说,融资客户成本的不断下降,对于解决企业客户面临的“融资贵”问题有一定推动作用。
在营收贡献中,2016年,银行业理财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6%,而国有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27%。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上,在监管趋严、致力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非保本理财产品占比连续三年提升,从2014年的10.12万亿元增至2016年末的23.11万亿元,占比从2014年末的67%增至2016年末的接近8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