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巴曙松:用好“债券通”这个开放创新的新工具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17-07-24 我要评论

编者语: 2017年7月2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债券通正式获批。"债券通"向境外投资人开通了中国的债券市场,标志着境内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但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

编者语:

2017年7月2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债券通正式获批。"债券通"向境外投资人开通了中国的债券市场,标志着境内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但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债券通"的开放也是加快中国资本账户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文/巴曙松

市场期待已久的债券通于7月2日正式获批,3日“北向通”上线试运行,首日即成交逾70亿元,其市场关注度和交易活跃度可见一斑。市场从初期的巨大热情逐步回归常态之后,更需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个新的开放渠道,乃至在更高层面真正理解债券通在推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开放的新突破

随着中国金融转型发展持续推进,债券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债券市场的开放也正在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推动力。

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以66万亿元的存量规模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但总体上看,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外资参与率还相当低。目前外资持有中国债市的比率低于2%,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债市开放的平均水平。如果可采取适当的开放举措,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中国债市,在短期内可促进国际收支的流入端改革,提高调节国际收支波动的能力,从中长期看也会促进中国债市流动性的提升。

债券市场更高程度的开放,还能促进监管机构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使在岸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参与主体更为国际化,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债券通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产生更为密切的业务联系,这就为中国金融机构下一步更深入地参与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金融创新的新平台

要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需要更为适应国际投资者交易习惯的制度性安排。债券通是与现有债券市场开放渠道并行的一个更富有效率的开放渠道,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了其他开放渠道现存的一些这样那样的投资“痛点”。这一金融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关注。

在目前的金融监管框架下,中国主要有三条途径供境外投资者进入境内债券市场,分别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以及三类合资格机构直接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计划。现有的开放渠道主要适应于对中国债市较为了解、能够承担较高的运作成本来参与中国债市的外国央行和大型机构,为数众多的中小机构投资者往往因为不熟悉中国交易和结算习惯等原因而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债券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在债券通的投资渠道下,境外投资者不必对中国债市的交易结算制度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有很深入的了解,只需沿用目前熟悉的交易与结算方式,这就降低了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门槛。同时,债券通的入市渠道与现有渠道并行不悖,可以满足境外投资者不同类型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需求。同时,债券通的总体框架设计实现了相对封闭的设计,使得由债券通推动的市场开放进程是总体可控的。可以说,债券通的制度设计以创新、可控的方式提高了中国债市的开放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

从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活跃的债券市场的支持,人民币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货币。实际上,国际货币的地位主要不是以股票市场支撑的,而是更多依托债券市场。2016年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这就为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资产带来新的参与主体和资本流量,也相应提升了全球市场对人民币作为全球投资及储备货币的认受性。但是,无论是从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是在外汇市场交易中的占比等,迄今为止相关数据都远远低于10.92%的水平。这意味着,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发展国际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多样化的人民币计价的离岸与在岸的金融资产,债券通的运行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助力。

金融服务发展的新空间

还应看到,债券通的开通,以及债券通合资公司的平稳运行,对于中国在岸和离岸债券市场的影响十分深远。债券市场作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市场,其交易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密切相关,也对评级等专业中介服务的需求直接相连。可以预计,虽然债券通的启动未必一开始就带动很大的新增交易量,但是由此会带来利率风险管理产品、汇率风险管理产品等交易的活跃,以及与债券相关的评级、信息披露、违约的风险处理等方面的活跃,市场将构建起围绕债券通的交易和结算的生态圈,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从这些角度看,用好债券通这个开放创新的新工具更具意义。(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理论智库版“大咖谈”2017年7月21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巴曙松:用好“债券通”这个 开放创新的新工具

    巴曙松:用好“债券通”这个 开放创新的新工具

  • 中国债券交易发生新转折 轻松赚钱已成追忆

    中国债券交易发生新转折 轻松赚钱已成追忆

  • 工银瑞信旗下2只货基快速赎回上限升至1000万 大额理财轻松“通关

    工银瑞信旗下2只货基快速赎回上限升至1000万 大额理

  • 巴曙松教授在线问答:都在说债券通,到底有什么用?

    巴曙松教授在线问答:都在说债券通,到底有什么用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