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曼曼正在表演木偶戏。李焕青摄
连日来,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正在为6月份赴新西兰演出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其中,展曼曼表演的木偶戏尤为精彩,不时博得阵阵掌声。“我们就是在不断地充实年轻力量,将传统木偶戏发扬光大,让精彩的莱西木偶戏走向世界。”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团长姜玉涛说。
姜玉涛介绍,展曼曼是济宁人,2012年大学毕业后到莱西市找工作期间,被莱西市博物馆内的莱西杖头木偶和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的木偶戏表演深深吸引。从此,走上了莱西木偶传承之路。
“当时,在博物馆看到莱西杖头木偶的造型,多数沿用戏曲中生、旦、净、丑、灵怪等脸谱,用各种颜色涂画各式人物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木偶演员的操作下,毫无生气的木头疙瘩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表演起来活灵活现,感觉这种艺术形式很有趣,值得花时间去玩玩。”展曼曼回忆说,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和表演的她,是怀揣着好奇心踏上了莱西木偶戏的传承之路。
“刚开始,和师傅们一起制作木偶,我负责糊报纸。”展曼曼介绍,杖头木偶的制作是极其繁琐的,要经过泥塑、倒石膏模等几十道工序,一个新剧目,光是木偶制作至少要耗时2个月。她一边做着手工,一边听师傅讲莱西木偶的故事。闲暇时,她则跟着演员们学习表演。
据展曼曼介绍,学木偶戏表演很不容易。悟性、体力、恒心,一样都不能少。莱西杖头木偶的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木偶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只手掌握两根操纵杆来表演,因而又称“举偶”。第一天举木偶,展曼曼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下来。一个月后,她能举到十几分钟了。到现在,连续表演四五十分钟也不成问题。一个木偶一般四五斤重,身高0.6米至1米不等,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重量用手提没问题,如果单手举起,而且一举就是四五十分钟,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练习举功,展曼曼上课的时候举木偶,下课后举矿泉水瓶,练到最后累得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展曼曼说:“最考验技术的是捻功,木偶的一举一动都要靠表演者捻动杆子来实现,木偶的动作到不到位全看表演者的功力。”当初为了尽早掌握捻功技巧,展曼曼每天要练10个小时,手指捻得起满了血泡。
展曼曼的努力除了源于自身对木偶戏的喜欢,也源于对痴迷木偶戏的姜玉涛团长的感动。“团长50多岁了,在莱西木偶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候,他扛了起来。尽管家人反对,尽管一直要投入,他仍然坚持传承,从来没想过放弃。”展曼曼说,让她触动最深的是2013年的春天。那年春节刚过,大型演出在即,4个主要演员却一起辞了职,让留下的人倍感压力。团长说,就算只剩下他一人,也要坚持下去!春寒料峭中,团长的话一字一句地刻在了展曼曼年轻的心上。她和大家一起打起精神,日夜排练,最终在邹平的元宵节展演中获得成功。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如今,展曼曼已经成为团里“挑大梁”的业务经理。“别看是业务经理的头衔,实质上什么都要干。团里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一专多能,除了演员身份,还要负责摄影、音乐制作、舞美、剧本创作等。我在剧团里做的事情非常多,木偶剧演员,木偶制作,演出业务的联系,参与配音和舞美设计……”
近几年来,莱西木偶戏经过创新,已从街头表演走进了大剧院。展曼曼随着剧团“南征北战”,表演技艺日渐精湛,舞台经验也日益丰富。她说,很多小孩都喜欢看木偶戏,每场演出结束后,总有小朋友上前询问木偶戏表演的细节。如今,展曼曼每月有五六场演出,大部分是走进学校或者幼儿园为孩子们表演。“孩子们喜欢,说明传统艺术还是受欢迎的。传统艺术得到弘扬,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展曼曼说。
根据市场特点,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大胆调整了演出剧目,在保留传统幕后剧的基础上,创新编排了人偶同台木偶剧,演出中两种形式有机交融、相得益彰。“去年9月份,莱西木偶第一次走出国门,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看到外国人对我们的莱西木偶频频竖起大拇指时,我们内心很骄傲很自豪。”展曼曼兴奋地说。
如今,莱西木偶戏剧目非常丰富,传统的有《大报国》《西游记》《空城计》;现代剧目主要是儿童剧《西游记外传》《白雪公主》《农夫与蛇新传》《燕子报恩》《罗成拜师》《和尚与蚊子》等。
“我们今天要传承非遗,就要让非遗时尚起来。”展曼曼说,虽然她是外地人,但她将在莱西木偶传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用创新精神将莱西木偶戏剧发扬光大。(经济日报 记者 刘成 通讯员 李焕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青岛 开放合作道路越走越宽(聚焦上合组织青岛峰
-
弘扬“上海精神” 共谱合作新篇(聚焦上合组织青
-
青岛西海岸新区选派12支工作队下乡 “联镇帮村”促
-
青岛西海岸新区选派12支工作队下乡 “联镇帮村”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