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底,海底捞曾被曝光存在严重的后厨安全问题,但这次事件没有阻碍海底捞的扩张脚步。材料显示,海底捞在2017年新开了近百家餐厅,收入超百亿元,顾客总量和人均消费额都有明显提升。
已经在一二线城市站稳脚跟的海底捞正在加速布局三线城市。材料显示,2017年,海底捞三线城市的收入占比升至14.6%,一线城市收入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
外卖是海底捞近三年重点发展的业务,2017年业务收入已超过2亿元,占比升至2.1%。
海底捞表示,自己是第一家推出外卖业务的火锅餐厅,在中国超过40个城市推出了外卖业务,所有外卖均由海底捞自己的员工完成配送。
周到的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重要资产。材料显示,2017年,海底捞共有约5万名员工,员工成本达到31亿元,占比近三成;平均每位员工年薪为6万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海底捞已在全球开设320家餐厅,其中296家位于境内,24家位于境外,预计2018年餐厅总数将超过450家。此次赴港上市的募集资金大半都将用于业务扩张。
5万员工,平均年薪6万
从成本来看,原材料和员工成本占比最大。
根据招股书披露,海底捞目前合计拥有50299名员工。截至2017年底,排除董事薪酬,海底捞员工平均薪酬约为6万元。
2015年-2017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分别为15.719亿元、20.443亿元、31.197亿元,占海底捞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3%、26.2%,以及29.3%。
2017年门店数暴增近100家,二线城市占半壁江山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指出,截至2017年底其共有273家餐厅,其中二线及以下城市为189家;在拥有19家门店的海外市场,数量最多的是新加坡共有6家,其次是中国台湾的5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二线城市是海底捞的主战场,三线及以下城市也在迅速崛起,相反一线城市收入贡献度下滑。
按地区划分的餐厅经营所得收入明细。
2015至2017年3年间,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店面家从50间增长至65间,而二线城市的店面数量却从71间暴增至120间,二线城市营收也从2015年的28.8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2.31亿元,每年占总营收的比例均超过50%,也就是说,二线城市为海底捞贡献了半壁江山。
反观一线城市,其顾客平均消费水准尽管最高,但总体对餐厅经营所得的贡献率是逐年下降的。
海底捞计划在今年开180家到220家新餐厅。这意味,1年内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就要高速增长六到八成之多。
同样走高的,还包括其资本开支。2015年,海底捞的资本开支总额为4亿元左右,而到去年则增长到15.18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海底捞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42亿元。
公司也承认,现时的扩张计划进行“比我们过往所经历的更快”,可能会对管理、运营、技术、财务及其他资源有庞大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